联系我们
历届评选结果
2023年
TOP10
TOP100
2022年
TOP10
TOP100
2021年
TOP10
TOP100
2020年
TOP10
TOP100
2019年
TOP10
TOP100
2018年
TOP10
TOP100
2017年
TOP10
TOP100
2016年
TOP10
TOP100
期刊申报
活动介绍
首页
201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
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遴选结果
TOP10评选结果公示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部分应答的乙型肝炎患者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获得表面抗原消失:New Switvh研究
(编号110)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部分应答的乙型肝炎患者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获得表面抗原消失:New Switvh研究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很少能实现HBsAg消失,但通过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可能改善。我们对接受NAs治疗出现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8周和96周的Peg-IFN α-2a治疗,评估其HBsAg清除的情况。方法 将接受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并出现HBeAg消失且HBV DNA<200 IU/ml的既往HBeAg阳性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2个治疗组,分别接受48周(n=153)或96周(n=150)的Peg-IFN α-2a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治疗结束时的HBsAg清除率。 结果 在第48周和第96周治疗结束时,NAs治疗序贯Peg-IFN α-2a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4.4%(22/153)和20.7%(31/150)获得HBsAg清除。不论既往NAs治疗种类或基线是否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其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8周和第96周治疗结束时HBsAg清除的患者中,分别有77.8%(14/18)和71.4%(20/28)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48周仍维持HBsAg清除。基线HBsAg <1500 IU/ml和第24周HBsAg <200 IU/ml,与治疗第48周和第96周的高HBsAg清除率相关(分别为51.4%和58.7%)。将治疗从48周延长至96周能使更多的患者(48.3%,14/29)获得HBsAg清除。 结论 长期接受NAs治疗但难以实现治疗目标的患者通过Peg-IFN α-2a序贯治疗可获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将疗程从48周延长到96周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HBsAg清除率,尽管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基线及治疗期间的HBsAg水平可能可以预测Peg-IFN α-2a治疗的HBsAg清除。
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提升卧床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122)
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提升卧床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提升卧床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咨询法制订卧床常见并发症(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对 25 所医院的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并在临床推行,比较干预前后卧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规范化护理方案实施后,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均有下降;患者对护士的解答与帮助、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康复指导和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有提高,与方案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结论 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卧床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高三尖杉酯碱在初诊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应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号124)
高三尖杉酯碱在初诊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应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高三尖杉酯碱(HHT)±柔红霉素(DNR)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以 DN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诊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6例初诊中低危APL患者随机分配至HHT组、DNR组和HHT+DNR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情况。结果 HHT组31例,DNR组33例,HHT+DNR组32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方案诱导治疗CR率均为100%,无早期死亡患者。三组诱导治疗期间WBC达峰值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1~27)、7(1~27)和4(1~23)d,HHT+DNR组短于HHT组(P=0.008)和DNR组(P=0.240)。三组治疗方案在维甲酸综合征 的发生率,达CR的中位时间,WBC峰值及血小板、红细胞、血浆输注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在巩固治疗阶段达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CMR),三组患者达CMR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T 组、DNR 组及 HHT+DNR 组的 3 年 OS 率分别为 95.0%、100.0%、91.0%;3年EFS率分别为93.0%、90.0%、8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595和0.382)。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HHT联合ATRA为基础的诱导、巩固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治疗初诊APL,疗效与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类似,可以作为APL的治疗选择之一。
论文题目 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外科诊治现状分析:2 251例报告
(编号143)
论文题目 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外科诊治现状分析:2 251例报告
【目的】了解中国胰腺囊性肿瘤(PCN)诊治现状。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6家胰腺中心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PCN手术病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涵盖患者一般信息、影像学表现、术前血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手术相关数据、术后并发症、病理学检查结果7个领域132个字段。 【结果】在手术切除的2 251例PCN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2.4,获得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7.5岁(8~89岁)。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最常见,占31.7%(n=713),其次是浆液性囊腺瘤(S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分别占30.1%(n=678)和22.0%(n=495),黏液性囊腺瘤(MCN)所占比例最少,为16.2%(n=365)。PCN恶变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CA12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恶变组。PCN恶变率相差较大,最高为IPMN(32.1%),最低为SCN,仅0.6%。但SCN手术风险最大,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3%,为四种PCN之首。术前CT检查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胰体尾萎缩、主胰管扩张、胰腺炎是IPMN的特征性表现,发生率是其他3种PCN的3~6倍。PCN术前模糊诊断常见、错误诊断率高,术前精确到亚型的正确诊断率仅为33.0%,尤以SCN最低(13.7%)。 【结论】提高我国PCN影像学诊断能力,术前精确判断PCN亚型,有助于推动PCN的规范治疗。尤其是术前精准识别SCN,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羊膜制品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号151)
羊膜制品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评价羊膜制品应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手术 后对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粘连评分≥10分)57例,随机分为羊膜组 29例和球囊组28例;羊膜组:术后将羊膜制品包裹于Foley球囊表面置入宫腔;球囊组:术后仅放置 Foley球囊;两组患者均留置球囊7 d后取出。行人工周期3个周期后实施宫腔镜二探术,观察宫腔粘 连评分、月经改善情况以及妊娠结局,平均随访时间为(14.6±2.7)个月。结果(1)羊膜组患者的宫 腔粘连评分由术前的(10.1±0.5)分下降至术后的(3.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组由 术前的(10.1±0.5)分下降至术后的(6.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羊膜组患者的月经量 评分由术前的(13.3±4.4)分增加至术后的(32.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组由术前的 (11.1±5.8)分增加至术后的(26.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膜组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 优于球囊组(评分高于球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羊膜组患者术后宫腔镜 二探术时宫腔粘连评分≥5分的发生率为21%(6/29),球囊组为36%(10/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248)。(4)在术后随访期内,羊膜组患者的妊娠率为28%(8/29),球囊组为21%(6/28),两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结论小样本量观察显示,羊膜制品应用于重度宫腔粘连手术 后的创面,能适当改善月经量,降低术后再粘连评分,但对妊娠率的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零回波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R血管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
(编号158)
零回波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R血管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零TE动脉自旋标记MR成像(zTE ASL 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采用GE 1.5 T静音MR,同时进行zTE ASL MRA和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TOF MRA)检查,并在MRA检查前后1周内进行DSA检查,评估动脉瘤栓塞效果和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显示情况。以DSA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MRA技术评估动脉瘤残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Kappa检验比较两种MRA技术与金标准DSA对动脉瘤栓塞后残存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以及阅片者之间、阅片者自身对动脉瘤治疗效果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应用配对t 检验比较两种MR血管成像技术对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显示的差异。结果24例患者(27个动脉瘤)中,23个动脉瘤进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4个动脉瘤进行单纯栓塞治疗。DSA检出13个动脉瘤具有瘤腔残存,zTE ASL MRA检出15个,TOF MRA检出11个,zTE ASL MRA较TOF MRA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TOF MRA和zTE ASL MRA对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的评估与DSA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0和0.85(P<0.001)。对于zTE ASL MRA,不同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0,阅片者内的一致性也很高,Kappa值为 0.85。对于23个放置支架的载瘤动脉,zTE ASL MRA可以对21个支架内的管腔进行准确评估,TOF MRA可较为准确评估1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OF MRA相比,zTE ASL MRA可以更好地评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瘤腔残存,更好地显示载瘤动脉支架内的管腔。
Venus-A主动脉瓣膜介入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
(编号167)
Venus-A主动脉瓣膜介入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主动脉瓣膜(Venus-A瓣膜)对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效果。 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5家大型心脏病中心(包括阜外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连续入选STS积分≥4%的外科手术中高危或手术禁忌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101例,应用Venus-A瓣膜实施TAVR。主要研究终点为TAVR术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或卒中;次要研究终点包括TAVR术后1年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98例(97.9%)患者成功行TAVR,其余3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85例患者应用1个Venus-A瓣膜完成TAVR,13例患者采用瓣中瓣技术置入2个Venus-A瓣膜。术后7 d,发生卒中1例(1.0%),急性心肌梗死2例(2.0%),心包积液5例(5.0%),严重血管并发症6例(5.9%),死亡2例(2.0%);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低于术前[11(8,15) mmHg (1 mmHg=0.133 kPa)比59(45,71)mmHg,P<0.01],未发现主动脉瓣瓣环破裂和瓣叶血栓。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的比率高于术前[94.4%(84/89)比21.3%(21/89), P<0.01]。术后1年,主要研究终点发生率为7.9%(8/101),其中全因死亡发生率为5.9%(6/101),卒中发生率为2.0%(2/1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为94.1%。 结论 使用Venus-A瓣膜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近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新生儿小时经皮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预测高胆红素血症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号169)
新生儿小时经皮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预测高胆红素血症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基于外科包膜间层平面直出激光推铲式汽化切剜术治疗<80g良性前列腺增生1 008例报告
(编号186)
基于外科包膜间层平面直出激光推铲式汽化切剜术治疗<80g良性前列腺增生1 008例报告
目的 探讨基于外科包膜间层平面的经尿道直出激光推铲式前列腺汽化切剜术(transurethral laser shovel type vapor-resection-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LS-VREP)治疗<80g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6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 008例行LS-VREP治疗(LS-VREP组),361例行TURP治疗(TURP组)。LS-VREP组患者年龄(64.6.±6.5)岁,前列腺重量为(58.8±5.8)g,IPSS评分为(27.4±4.1)分,QOL为(5.2±0.6)分, Qmax为(7.6.±3.1)ml/s, 残余尿量(PVR)为(34.4±12.2)ml。TURP组患者年龄(63.9±5.8)岁,前列腺重量为(58.5±5.2)g, IPSS评分为(27.2±4.4)分, QOL为(5.1±1.3)分, Qmax为(7.9±3.2)ml/s, PVR为(33.5±11.4)ml,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清Na+变化,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以及术中、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LS-VREP组与TURP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6.1±18.6)min和(48.2±15.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减少量分别为(1.6±1.2)g/L和(5.7±3.6)g/L,血清Na+减少分别为(1.24±0.64)mmol/L和(3.24±1.22)mmol/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分别为(20.0±9.7)h 和(48.4±12.5)h ,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42.9±12.7)h和(65.7±15.4)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0.6)d,和(5.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LS-VREP组和TURP组的IPSS分别为(8.2±3.1)分和(8.4±3.8)分 ,QOL分别为(1.8±0.6)分和(1.9±1.3 )分,PVR分别为(10.8±2.6)ml和(10.5±2.8)ml, Qmax分别为(21.6±1.7)ml/s和(22.1±1.8 )ml/s,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数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短暂性尿失禁、排尿困难发生率方面,LS-VREP组分别为0、0.2%、0.7%、0.1%,TURP组分别为1.7%、3.3%、2.2%、0.6%,两组比较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前列腺重量<80g的BPH的治疗,基于前列腺外科包膜间层平面的LS-VREP,具有技术操作简捷易控、最大程度去除前列腺增生组织、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更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和优化的微创治疗方法。
缩短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号194)
缩短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 评价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以病房为单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6 h禁食,术前2 h口服麦芽糊精果糖饮品,之后禁饮;术后患者一旦清醒,即可进水,进水2 h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术前1 d夜间12点以后禁食水,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不限制进水,其他患者术后6 h后进水,无不适反应后恢复饮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禁水、禁食时间及术后恢复进水、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主观舒适度(焦虑、口渴、饥饿、恶心、疲劳、头晕、虚汗及胃部不适)及血糖差异,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禁饮时间[(4.5±2.9) h]较对照组[(14.3±3.9) h]明显缩短,术前禁食时间[(17.6±3.0) h]较对照组[(16.1±3.8) h]稍长,术后首次进水和进食时间[(1.9±2.3) h和(3.2±3.0) h]较对照组[(5.4±1.6) h和(5.6±2.2) h]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口渴、饥饿、疲劳和胃部不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试验组血糖逐渐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安全、可行,并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口渴、饥饿、疲劳及胃部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