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
暨2016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遴选结果

TOP10评选结果公示
目的摇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SF鄄1)和DAX鄄1 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 义。方法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39 例肾上腺皮质肿瘤:包括对血管紧张素域无反应的醛固酮瘤 (A域鄄U鄄APA)12 例、有反应的醛固酮瘤(A域鄄R鄄APA)5 例、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2 例、皮质醇瘤 10 例、肾上腺无功能瘤10 例及8 例正常肾上腺皮质的SF鄄1、DAX鄄1、ACTH 受体和内参茁鄄actin mRNA 的 表达。应用Western 印迹检测SF鄄1 和DAX鄄1 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SF鄄1、DAX鄄1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对SF鄄1 和DAX鄄1 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相 关性分析。结果SF鄄1 和DAX鄄1 mRNA 及蛋白在正常肾上腺皮质、A域鄄U鄄APA、A域鄄R鄄APA、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癌、皮质醇瘤和无功能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SF鄄1 mRNA 相对值:24. 58依2. 45、23. 89依3. 17、 21. 59依3. 00、(38. 75, 44. 16)、14郾17依2. 80 和36. 38依3. 50;DAX鄄1 mRNA:0. 57依0. 06、0. 37依0. 05、0. 43依 0. 05、(1. 52, 1. 21)、0. 39依0郾04 和0. 83依0. 08;SF鄄1 蛋白:0. 76依0. 11、0. 76依0. 10、0. 73依0. 07、(1. 24, 1. 40)、0. 55依0. 04 和0. 98依0. 10;DAX鄄1 蛋白:0. 65依0. 14、0. 39依0郾13、0. 43依0. 14、(1. 18, 1. 02)、0. 56依 0. 04 和1. 03依0. 13;均P<0. 05 或P<0. 01];A域鄄U鄄APA 组织中SF鄄1 正常、DAX鄄1 表达减低、SF鄄1/ DAX鄄1 比值增高且与醛固酮瘤的大小呈明显负相关;SF鄄1 在皮质醇瘤中明显低表达,且与皮质醇瘤大小呈正相 关;SF鄄1 和DAX鄄1 mRNA 及蛋白在肾上腺无功能皮质瘤中高表达、在肾上腺醛固酮分泌癌中表达有明显 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而在嗜铬细胞瘤中无表达。结论SF鄄1 和DAX鄄1 在不同肾上腺皮质肿瘤中表达 各异,提示他们可能参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生长和激素分泌。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必要性。 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统一设计、统一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收集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病程在2周以内,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发性聋患者,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四种不同治疗方案,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低中频下降型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泼尼松、巴曲酶(东菱迪芙)及其组合;中高频下降型为利多卡因、泼尼松、金纳多及其组合;平坦型或全聋型为东菱迪芙、金纳多、泼尼松及其组合。结果: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1024例,其中男性492例(48.05%),女性532例(51.95%)。年龄为19—65岁,平均(41.2±12.8) 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中频下降型205例(20.02%),高频下降型141例(13.77%),平坦型402例(39.26%),全聋型276例(26.95%)。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中频下降型最高,为90.73%;平坦型次之,为82.59%;全聋型为70.29%;中高频下降型为65.96%;各型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1.58,P=0.000)。1024病例中,痊愈378例(36.91%),显效229例(22.36%),有效198例(19.34%),无效219例(21.39%);总有效率为78.61%。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差异很大,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低中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型次之,中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单倍型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行HLA不合/单倍型allo-HSCT的96例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采用以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主的预处理方案。 结果 96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1例,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5例,均为原发(或复发)未缓解病例;中位随访时间373(34~3157)d,33例(34.4%)存活,31例(32.3%)无病存活,35例(36.5%)复发。HSCT后预期3年总体生存(OS)率为30.2% ,无病生存(DFS)率为29.0% 。AML和ALL患者HSCT后预期3年OS率分别为39.2%和15.4%(P=0.005);预防性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与否患者HSCT后预期3年OS率分别为38.0%和11.8%(P=0.001);而患者性别、年龄、预处理方案(BU/CY、ATG剂量)、供受者HLA相合位点数、输注单个核细胞数量均不是OS、DFS及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接受预防性DLI的患者DFS率明显提高(P=0.003),ALL患者DFS率明显低于AML(P=0.037),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DFS率明显提高(P=0.006)。 结论 选择单倍型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可使部分患者延长无病生存乃至根治。患者预防性DLI可降低复发、提高生存;对难治/复发ALL患者,需进一步探索移植后复发的防治手段。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构成比,推动其诊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方法 根据2008年巾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设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调查表,组织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29所医院前瞻性入组慢性咳嗽病例并完成3个月随访;对汇总的各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全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等。 结果 实际入组病例数共4582例,合格病例4529例,合格率98. 80%。列病因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1900例(41.9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19例(24.7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984例(21.73%)。胃食管反流28例(占0. 62%);其他病因者498例(11.00%),其巾多病因者占387例(8.54%),首位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占50.13%),其次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26.10%)。总诊断修正率18. 83%。不同病因在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间的分布是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病因致慢性咳嗽的好发时相各有特点。 结论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和其他各种病因,要注意多病因和病因未明的病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是不同的。要重视观察、等待和随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