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参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进展评估模型的建立

姚明解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年37卷7期,1614-1618

【摘要】 目的:通过对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参数联合分析,建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模型。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我国7家医院就诊的具有肝穿刺病理学诊断的184例NAFLD患者的临床信息及肝弹性相关参数。将iLivTouch肝弹性检测参数得到的和弹性、超声信号的幅度、频率、散射及衰减程度相关的多参数分别命名为P1~P18。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用于NAFLD患者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判断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模型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相关超声参数与NAFLD患者肝脂肪变、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1、P12是肝脂肪变程度的独立相关指标(P值均<0.05),P1、P3、P6、P11是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独立相关指标(P值均<0.05),P2、P3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值均<0.05)。通过线性回归建立的肝脂肪变程度判断模型:Y=0.013×P1+0.055×P12-0.318 5,对轻度及中重度脂肪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95%CI:0.842~0.936)、0.939(95%CI:0.894~0.969),敏感度分别为82.35%、86.26%,特异度分别为89.23%、93.27%,P值均<0.001;肝脏炎症活动度诊断模型:Y=0.008×P1+0.030×P3+0.029×P6-1.875×10-4×P11+0.416,对早期炎症及显著炎症活动诊断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93~0.865)、0.874(95%CI:0.817~0.918),敏感度分别为70.6%、73.96%,特异度分别为85.7%、93.33%,P值均<0.001;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模型:Y=-0.003×P1+0.601×(lnP2)+0.285×(lnP3)+0.036×P15+0.078,对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诊断的AUC分别为0.805(95%CI:0.740~0.869)、0.767(95%CI:0.699~0.827)、0.803(95%CI:0.701~0.906),敏感度分别为72.27%、77.63%和90.00%,特异度分别为79.69%、66.42%和66.47%,P值均<0.001。 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不同参数能够分别有效反映NAFLD患者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通过联合模型能够提高对NAFL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的准确性。